在当今的中国画坛山水画家中,师法大师的人概不乏其数。他
们有的已经炉火纯青跻身大家之列,有的正百尺竿头努力攀登,而有的无非狐假虎威图具虚名。此中更多的,我想还是那些以自己的睿智和坚毅,在山水画领域里执着求索且不乏建树的人,八闽之地的青年画家董希源就是其中一位。他从九岁起开始不懈地努力,逐步打下扎实的基础和功底,随后十几年潜心研习和积累传统技法,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初,以****为首的党中央,将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进死水一潭的文艺界时,希源恰如早春的桃花,烂漫地绽开了。从此由福建走向全国,走向世界。自一九八六年首次在上海举办个展以来的二十余年里,执着于传统中国画,悉心探索写意、小写意山水花鸟以及工笔花鸟等不同风格,这些都已经成为董希源艺术生命中动人和绚丽的色彩。
作为画家,董希源于“画道”之理解自然是颇有自己心得的。记得他说过,“画道在技术层面上应该是多样和丰富的,在心理层面就是平静和安详”。这一朴素的体会,铸成他“直而稳,宽而采,刚而无虐,简而无傲”之气质。其为人如此,治艺亦然,正所谓“言,心声也;画,心迹也”。他不疾不徐的点线直透他理解的“画道”的心路,拙而不凡的笔墨情性成就了他萧散中并不苍凉,平淡里并无轻浮及充满阳和之气的山水、花鸟画艺术。清代陈廷焯说:“作词气体要浑厚,而血脉要贯通,而发挥忌刻露。居心忠厚,托体高深,雅而不腐,逸而不流,可以为词矣。”这是作词之道,作画亦然。气乃中国画的血脉,有虚静,得气贯,而始韵出,韵出则血脉通,血脉通则万物通,万物通则万物生动。所以我观董希源,无论山水画还是花鸟画,都没有一点峥嵘之态,霸悍之气,也没有一点甜媚之弊,羸弱之病,更没有一点雕琢之嫌,挥洒运笔之际应手称心,凡勾皴,穿度,呼应,顿挫……无一不是任情性而往返自适,从而进入穷观天籁、直入本性如“神游太虚”般的逸境之中,哪怕顽石,枯木,一经其笔墨点化便成血肉之躯,灵秀自在其中。
作为一位已经成绩斐然的中青年画家,希源近年来作品愈显成熟,也愈显分量,但他从未满足过已经取得的成就,而对来自身外的名利淡然处之。他始终认为,风格即个性,是作品之灵魂,但风格不能刻意强求,有些东西还需要长期的锤炼,因为中国画的精神乃至笔墨技巧、意境、墨韵最终要靠自身的长期感悟、理解、体验才能掌握和升华。这是董希源较众多画家的明智之处,也是他艺术成功的必然。宋代陈郁有云:“盖写其形,必传其神,传其神,必写其心”。中国历代画家,所以有巨大成就者,皆能放下一切世俗的妄念焕发其“心”的本性,才能获得“静观皆自得”的灵气。面对纷繁喧嚣名利相逐的画坛,董希源坚守“画道”,表现出一种多数画家少有的冷静与沉着,从“师古人”,到“师造化”,乃至“师吾心”,说起来简单,实则是一条苦难而又艰涩的无尽之路,董希源正用心在这条道路上进行着艰辛的跋涉,并努力创造着更高、更新、更美的艺术精神境界。
与刘大为合影
Copyright Reserved 2000-2024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
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(粤)B2-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(粤)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
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-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
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[2018]3670-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(总)网出证(粤)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